“‘天琴二号’技术试验卫星已于获批立项,预计明年具备发射条件。”4月29日,“机遇湾区”“机遇香港”“机遇澳门”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中山大学天琴中心,副教授段会宗介绍了“天琴计划”的发展现状。
中山大学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
“天琴计划”是罗俊院士于2014年提出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预期于2035年前后在约10万公里高的地球轨道上,部署三颗全同卫星构成边长约为17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星座。
引力波的概念源自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根据这一理论,物质和能量会导致时空的弯曲,而当有大质量天体发生剧烈运动,如两个黑洞的并合等,就会产生引力波。
“天琴计划”将打开10-4~1Hz频段的引力波的探测窗口,主要探测对象包括从几倍太阳质量的恒星级黑洞,到星系中心高达上千万倍太阳质量的大质量黑洞、以及源于早期宇宙的引力波等,揭示其起源与演化的过程,推动天文学、物理学研究向前发展。
中山大学于2015年启动“天琴计划”,布局建设天琴计划载荷研究基地、天琴测距台站、天琴模拟台站等科研平台,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中山大学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
目前,已经顺利开展月球激光测距实验,并成功发射“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测得月球表面上全部5个发射镜回波信号的国家、第三个有能力自主探测全球重力场的国家。
“天琴二号”卫星已于2021年获批立项,正在紧张开展中。“天琴三号”卫星将于2035年前后发射,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目前已完成了对“天琴计划”主要引力波源探测能力的第一轮评估,解决了地月系重力场的潜在影响等问题。
采写:南方+记者 王韶江
图片/视频:南方+记者 钱文攀
【作者】 王韶江;钱文攀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