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是基础教学科目之一,能够锻炼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通过设计核心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核心问题需要紧扣小学数学学科本质,巧妙串联前后知识,让学生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内化。
学科本质与结构化思维导向。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会发现,教材中大部分知识存在内在逻辑,这为结构化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以“多边形面积”单元为例,其中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都是基于“转化思想”推导出来的。教师在设计核心问题时,需要对其中的核心概念进行提炼,包含面积概念、转化概念、等积变形等,进而设计系统化的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推导多边形面积公式,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教师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核心概念提炼,可以把问题设计为:如何将梯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转化前后图形有哪些不同……在这样的问题链引导下,可以启发学生从几何变换角度探究梯形面积的公式,加强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与掌握,促进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教师设计核心问题需要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核心素养要求,以此符合现在的教育趋势与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在教学“泳池蓄水问题”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数学基础等方面,设计更加贴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核心问题,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教师通过结构化问题的驱动,让学生经历“问题提出—方案假设—小组交流—模型构建”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进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基于生活实际,设计核心问题。基于大部分小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况,在数学结构化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到教材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设计生活化的核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通过实施生活化的核心问题,能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实现数学知识的迁移与内化,进而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例如,在讲解“克与千克”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为学生设计核心问题,如“克与千克常用于生活中的哪些场景,它们之间又有哪些联系”等,在这样的核心问题下,学生开始观察身边的事物,尝试运用“克”与“千克”对其进行表示,由此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同时,学生在学习此课后,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
借助知识关联性,设计核心问题链。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结构化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设计相关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新的知识。教师通过借助知识关联性,设计小学数学核心问题链,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避免知识混淆现象产生。例如,在“分数加减法”复习课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分析,可以为学生设计题组对比,如整数加减法需要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需要小数点对齐,分数加减法的本质是什么?尝试计算“3/8+1/8=?”与“3/8+1/24=?”并阐述其本质。学生通过这样的计算能够自主发现“分数加减法的核心是相同分数单位的累加”。通过设计这样的核心问题,可以使学生加强对同一主题下不同知识点的理解和图片知识碎片化的问题,有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基于认知冲突,突破核心问题。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为薄弱,常常会出现知识混淆的情况。在结构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认知设计核心问题,帮助学生区分不同的知识,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在核心问题的引导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例如,在“图形的高与面积”教学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常常混淆“高”的定义,使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困惑或问题,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动态教具,引导学生演示“当梯形上底缩短至0时,梯形变为三角形;当上底延长至与下底相等时,梯形变为平行四边形”,并提出核心问题:“高与底在转化过程中如何保持面积不变?”在学生操作与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高”定义的记忆,从而理解高与底的相对性及面积公式的本质联系。
核心问题设计是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体系中关键的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结构化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科的本质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实际教学的核心问题,使学生在核心问题驱动下,不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
《中国教师报》2025年05月21日第12版
作者:魏仕贵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