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部分区域的天然气管道已“服役”近30年,局部地区的管网老化、电化学腐蚀严重,如继续“带病运行”,将影响市民生活乃至城市安全。从去年4月起,贵阳打响燃气老旧管网改造攻坚战,确保城市运行经络畅通,增强城市管线抗风险能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贵阳贵安新区在《2025年城市更新改造工作方案》中特别强调“地下动脉”与“城市微更新”协同发展,计划投入35.5亿元、实施111个城镇地下管网改造项目,重点解决燃气、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痛点,同步推进38万户燃气安全装置智能化改造。
贵州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贵阳城市燃气的经营者。该公司今年初在完成2024年工作基础上,对城区老旧燃气管道全面摸查,对风险隐患分级并编制改造方案,杜绝管道设施“带病运行”,筑牢城市安全运行防线。目前,该公司正同步改造贵阳市94.049公里老旧燃气管道,涉及99个居民小区与13条市政主干道。
在燃气管网改造过程中,施工单位还积极优化施工工艺,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贵州燃气集团工程管理部副部长文小辉告诉记者,该公司将燃气管线改造施工分为上半夜、下半夜两个时段,上半夜进行管沟开挖、管道焊接等噪声比较大的施工,下半夜进行噪声比较小的作业,4点后撤场,确保将施工对现场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
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贵阳市南明区兴隆街19号院地下排污管道因设计坡度不足、年久失修,污水排放不畅,影响居民生活与社区环境。箭道街社区居委会通过召开居民“坝坝会”听取居民意见,确定新铺设引流管方案,并采用“三方众筹”的方式筹集8000元改造资金。相关工程6月中旬完工后,排水效果显著改善,获得居民一致称赞。
老旧管线升级就如同实施外科手术一般,城市路面开挖后会面临错综复杂的情况,尤其是在看不见的地下,还埋藏着水、电等其他管道,既要达到施工标准,又不能破坏其他管线,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贵阳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统筹推进对各类管线的综合整治。贵阳市南明区今年实施的冶金厅周边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对雨水管网、污水管网、通信设施弱电等进行同步改造,同时修缮建筑主体公共部分,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对群众生活的影响。
针对部分老旧小区燃气末端管网存在“空白点”的实际,贵阳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组织燃气企业深入社区,联合街道、居委会,逐户摸排居民用气意愿和实际困难,制定分批入户安装方案,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截至5月底,贵阳市今年已有5个老旧小区成功接通管道天然气,惠及居民1020户。
同时,贵阳还采用新技术,提升管线安全防护水平,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尽快处置事故。
在贵阳街头,不时会遇到PPB燃气巡检车,其顶部的360度全景摄像头和高精度传感器如同敏锐的双眼,巡视着燃气管线,不放过任何一处泄漏点。巡检员肖杰告诉记者,一旦发现泄漏情况,巡检员会立即上报,启动应急预案,应急抢险人员便携带专业设备赶到现场,迅速进行修复。
近年来,贵州燃气集团还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开展燃气管道巡检工作。对于难以到达的复杂地形,无人机能够迅速升空;对地下管道周边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测,通过三维建模功能,配合地质灾害监控系统,可测出地质环境的微小变化,提前预警潜在风险,实现了燃气安全由被动应对事故到主动预防风险的转变,显著提高了燃气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如今的贵阳,越来越多老旧小区管线得到更新改造,城市“生命线”更加畅通,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一座更加安全、更有韧性的城市不断焕发新的光彩。(经济日报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