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郑佳颖 通讯员 朱韵熙
公众对减重的需求多强烈,体重反弹的困扰越深刻。为什么瘦下来这么难?总在和复胖困扰斗争?这一痛点如今有了新的解决方案。
近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体重管理中心正式成立,中心率先引入“黑科技”针对解决腹型肥胖、体重反弹等痛点问题,与饮食、运动、药物方案形成“组合拳”,探索适合国人的个性化体重管理新路径。
活动现场 摄:丘华琛
知道多吃不好,就是无法控制食欲。去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完成临床研究,对25个难以“管住嘴”的对象进行经颅刺激神经调控技术后,发现治疗对象对食物的苛求明显下降,停止治疗6个月,体重仍维持在较好水平。“找到出问题的位点,经颅磁刺激到达特定脑区发挥作用,对于体重管理中防止反弹有不错效果。”医院常务副院长施军平介绍。
如果说神经调控技术是从“大脑”入手破解肥胖密码,另一项黑科技对饮食管理十分“友好”。“当胰岛素水平高了,身体就会告诉我们饿了需要进食。”施军平表示,中心引进了德国新的减重饮食疗法,通过一个月五天的低热量饮食控制,在为期2-3个月科学干预下,不仅仅“掉秤”,还能够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清除脂肪细胞因子,从而实现更高效、更持久的体重管理。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施军平 摄:丘华琛
“一些肥胖人群看起来腰围很大,但是三高等指标都是正常的,这类人的脂肪往往在皮下,短期来说不会造成直接危害。”施军平解释,“‘大肚子’最需要警惕的是藏在深处的内脏脂肪。”
腹型肥胖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非常高,需要通过评估代谢、脂肪细胞因子等情况来进行综合判断。“如果脂肪细胞因子测出来很高,需要额外进行药物干预,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
当肥胖遇上老年人,又会有新的问题。“我们发现,老年肥胖人群,肌肉含量流失,不能按照常规的减重方法来进行治疗。”施军平指出,这类“肌少型”肥胖人群往往集中在社区,接下来,体重管理中心会联合社区,老人在医院完成全套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方案,社区医生进行长期跟踪随访。
针对这类老年人减重的“处方”往往需要增加高蛋白饮食和力量型运动训练。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杭州市体育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会提供针对关节、心肺等方面综合评估运动能力和运动损伤风险,由运动康复师一对一进行指导,一段时间后随访调整减重方案。
依托Ai与数字疗法,体重管理中心构建了院内个性化干预、院外长效管理的全周期生态链,患者离院后,线上进行长期追踪随访,科学指导每一个阶段的体重管理。“数据监测到如果这段时间体重下降过快,会进一步调整饮食运动方案。”施军平强调。真正的健康减重不是短期冲刺,而是终身“马拉松”。医院正在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肥胖人群提供长期的健康管理,让科学减重成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