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塞罕坝林海绿涛翻涌,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
近处,蒙古包造型的星空图书馆与白墙灰瓦的民宿相得益彰;
推开一家民宿木门,游客们在亭子下纳凉,交流着旅途中的趣事;
…………
盛夏,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围场”)八十三号村,迎来了又一个旅游旺季。
八十三号村,这个听起来平平无奇的地名,旧名“门都阿鲁围”,是清朝“木兰秋狝”盛典“七十二围”之一,康熙皇帝曾率众在此射猎。
要去塞罕坝,坝下的八十三号村是必经之地,因此它又有了“塞罕坝下第一村”的称号。
早些年,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从门前路过,村民们举着“30元包吃住”的纸牌在路边招揽客人,但愿意来这儿歇歇脚的却没有几个。
八十三号村航拍。人民网记者 李兆民摄
“那时村子里道路坑坑洼洼,房屋破旧不堪,苍蝇嗡嗡满院飞,连空气都是一股牛粪味。就算是大晴天,满地牛粪,进屋也得穿雨鞋。”村民付崇民今年56岁,一想起过去,就忍不住地摇头,“自己都不愿意住,更何况是游客。”
八十三号村,靠什么实现成功逆袭?
一座图书馆,“带火”一个村
2017年,转机出现。
在一档名为《漂亮的房子》的真人秀节目中,吴彦祖等明星在八十三号村建造了一座特别的建筑——木兰坊(现名“星空图书馆”)。
左侧建筑为八十三号村的星空图书馆,右侧是7月中旬营业的森林宿集。人民网记者 李兆民摄
这座建筑参考了蒙古包的造型,用的是当地的毛石、老木梁和藤条等材料,巧妙融入周围的自然风光。同时,建筑考虑到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需求,设计了一个可供多人交流的图书馆。后来,它还入围了国际建筑大奖——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奖。
节目一经播出,星空图书馆火了,“泼天的流量”也瞬间涌入这个小村庄。
看着蜂拥而至的游客,八十三号村借此机会完成了基础环境整治的“大手术”,实现了“第一跳”:围场顺势而为,组织乡亲们创新改造民宿,把土路变成沥青路,把牛赶到山上集中放牧。
“当时哪懂什么民宿啊,就觉得政府组织的,肯定错不了。”付崇民和当地不少村民第一批做起了民宿。
但这时一个意外突然出现。
“星空图书馆火了后,却无人继续运营。”围场人刘晓敏曾任星空图书馆项目公司艺术总监,“家乡旅游前景这么好,房子又这么有特色,可不能就这么浪费了。”
经过两年多的谈判,刘晓敏终于在2020年和原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接管了星空图书馆。
然而,接手后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现实很快给了他一连串考验。
2020年冬天,星空图书馆被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冻坏了管道,只能把地刨开,重新更换管道;为了维持室内温度,一个冬天电费花了七万多元……
刘晓敏说:“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最终,星空图书馆的重新运营,让八十三号村的民宿经济“爆发”,实现了发展的“二连跳”:星空图书馆一晚价格3000元,仍一房难求。八十三号村的民宿价格也从当初“30元包吃住”没人要,到现在淡季没有低于100元的价格。
村民们也明白过来,“好东西不缺市场”。
温泉+宿集,好事接连来
2023年,一个好消息传来——
河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勘查发现,村子地底有30多摄氏度的温泉!“当时全村人跟过年似的。”付崇民笑着说。
“自然风光配上温泉,这吸引力可不一般。”付崇民盘算着,要联合周边几个村民,引入温泉,把自己的民宿升级成温泉民宿。
围场则在村中打造了温泉广场、景亭、花海等基础设施,八十三号村就此又有了一个“猎苑温泉小镇”的新名号。
八十三号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戴立军介绍,改造完成后,围场在这举办了首届旅游体验活动,吸引游客2500余人,增收20余万元,成为全县温泉旅游示范点。
八十三号村村民付崇民家的民宿内景。人民网记者 李兆民摄
“孩子们早就听说过塞罕坝的美丽风光,不是有一句话叫‘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嘛,到暑假了,我在网上做了点攻略,发现八十三号村的民宿服务好,性价比高。”天津游客尤津武自驾带着一家四口来围场,住在付崇民的民宿里。
游客越来越多,服务能力也要进一步跟上。八十三号村开始挑战“旅游周期短、业态过于单一”的痛点,蓄力完成“第三跳”。
“单一的民宿已经不再满足旅行者的想象。”刘晓敏希望游客不仅能到八十三号村看风景,更能住下来慢慢玩。
刘晓敏了解到宁夏·黄河宿集把国内头部民宿品牌及一些融合业态聚集在一个地方,形成了新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在宁夏·黄河宿集等启发下,他开始打造八十三号村的森林宿集。
采访期间,记者注意到星空图书馆和宿集之间,用石子精心铺设了一条人工小路;露天的舞台已经搭建完毕,迎接夜晚的篝火和表演……
“森林宿集的设计理念是最大限度地融入自然。”刘晓敏介绍,在规划阶段,对场地内直径超过10厘米的原生树木全部予以保留,许多建筑都是围绕着大树而建,仿佛建筑是从森林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
刘晓敏估摸着,有了森林宿集,房间更多了,业态也更丰富了,今年100万元的流水应该不成问题。
“现在是旅游旺季,我儿媳妇一家子暑假都回来帮忙来了。”说起年轻人回村,付崇民眼中有了光。
日子甜了,还要谋“新招”
要完成“三连跳”,不能光靠民宿。
“八十三号村的旅游经营周期太短,只有夏季到秋季,秋季还只有半个月左右,冬季寒冷且降雪早,一下雪路就不好走。”戴立军认为,要端牢文旅这个饭碗,还要继续“谋新招”,进一步丰富文旅业态,开发冬季闲置资源。
“十里画廊·灵芝仙谷”工作人员展示种植的灵芝。人民网 朱延生摄
2023年年底,通过招商引资,八十三号村以村集体林地入股,开发了“十里画廊·灵芝仙谷”的康养项目,利用适宜的生态环境搞起了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
“仿野生灵芝中的有效成分含量高,市场售价可观,2024年试种了500亩,实现综合收入约5700万元。”松源公司总经理纪艳雪说,今年公司又扩种了2000亩。
纪艳雪介绍,原来的荒林地种上了灵芝,村集体有了土地流转租金;连带解决周边100多人务工问题,每年能给村民增收2万元左右;游客来了,不光可以住宿,还可以上山体验采摘灵芝。
村民们也没闲着,以前只有住宿吃饭,现在不少村民还合伙搞起了马场、越野车项目。
刘晓敏说:“等森林宿集规模再大些,品质再提升提升,村子里能住下五六百人,甚至上千人时,马场、越野车这些项目肯定能更火。”
“今年,我们着力在满足游客需求上下功夫,持续丰富特色餐饮、高端民宿、民俗演绎等业态,打造‘自驾天堂·木兰围场’的全域旅游项目,加快推动森林宿集生态文化建设项目,重点开发宿集驿站等旅游产品,与星空图书馆、猎苑温泉小镇、灵芝仙谷等周边旅游资源形成联动,释放集群效应。”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盛夏的塞罕坝,青山叠翠,凉风拂面,伊逊河水静静流淌,八十三号村的青瓦白墙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将天南海北的旅人引入这活的山水画卷中。
在“十里画廊·灵芝仙谷”,游客们踏着斑驳树影,在采摘中体验土地的温度。待暮色四合,星空图书馆的玻璃穹顶化作银河的倒影,此时游客们点燃篝火,身着满族服饰,感受传统满蒙文化。
如今的八十三号村,不再只是游客去塞罕坝的途经点,正慢慢变成大家心中的旅游目的地。(冯亚涛、李昊洋、朱延生、李兆民、杨文娟、祝龙超)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编辑/马磊
■校对/赵润泽、侯明怡
■监制/姚运锋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