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为了让每位国人都用得起好药,有位化学家一辈子扎根实验室,还把姓氏写进了化学反应。他就是马大为,一位把患者的期盼藏进试管里的科学家。
1963年9月,马大为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的一个普通的教师之家。有一回,他看到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报道,顿时对数学充满了兴趣,还把陈景润视作偶像。可“数学之神”并没有眷顾他。高考中,他因失误不得已去化学系报到。
一切都好似命运的安排。当时,没有转专业的条件,对化学毫无兴趣的马大为只能硬着头皮学,可学着学着,居里夫人从沥青提取镭的故事,让他觉得化学也并非那么不能接受。一不小心,他成为山东大学第一个考上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学生,并赴美攻读博士后。学成后,他又毅然放弃3万元美金的年薪,于1994年归国。
在化学和制药工业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乌尔曼反应,是形成碳碳和碳杂键的重要方法,可由于需要大量铜的催化,实际应用受限。35岁那年,马大为发现了一类氨基酸分子,可大大降低反应条件和成本。后来,他又发展了两代催化剂,彻底解决了碳—杂原子键构建的百年难题。如今,乌尔曼—马氏反应是全球化学合成实验室“每天都要用的反应”,已有2000多项专利使用该反应设计合成路线,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干眼症的药物生产都离不开它。
但马大为并没有满足于此。这一回,他瞄准了曲贝替定,世界上最难制备的抗肿瘤药物之一,研发技术被垄断,全合成路线需要40多个步骤,极其复杂,价格也居高不下。基于数十年的化学合成经验积累,马大为创新设计了全合成新路线,只需26个步骤就可以合成,这意味着药物制备成本大幅降低,更多患者有了生的希望。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马大为仍在实验室里奋斗。他说,他希望他的研究成果能真正为民所用,对社会有益。也许这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够找到第三代铜催化剂配体,但也要继续怀有探寻重大问题的勇气。
原标题:《这位化学家,想让每位国人都用得起好药》
题图来源:人工智能生成
来源:作者:尹扉俊 俞宏浩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