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折叠玩家正在减少,有的在重新思考,有的索性更换赛道,寻找小折叠的更多可能,坚持大小折叠产品同步更新的三星,含金量又进一步提高。因为在这个日渐内卷和趋同的机圈,也有人希望找到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价值。
而“Flip”类折叠屏,就是机圈为数不多的特殊价值。
一位朋友曾经告诉小雷,他就喜欢这样的竖折设计,首先是他的手不大,拿不住太大的手机,其次,他对小屏直板手机感到些许无聊,没有很高的性能、影像需求,看重竖折手机的精巧和灵活的形态,不希望被手机打扰太深,有需要的时候也想像一台正常手机一样用。
但这只是他通过网上了解和门店简短体验得出的看法,老实说,他没有真正消费过这一类产品,也没有进行过深度的体验。他认为,竖折叠不一定像看起来那样美好。
他问小雷:竖折叠做了这么多年,价格还是居高不下,除了想象中折叠形态带来的好处之外,它真的好用吗?刚好,雷科技最近拿到了“Flip”系折叠屏的代表——三星Galaxy Z Flip7,想通过几天的体验,去回答他的问题。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不用不知道,一用吓一跳,Z Flip7并不是单纯地把直板手机“对折”再加一块外屏,三星的Z Flip系列做了这么多年,明显是积累了很多市场经验和对竖折叠品类的看法。
如果有一副精致好看的皮囊摆在面前,我想没有人会拒绝。
三星旗舰机的设计可以用“大道至简”来形容,Galaxy Z Flip7机身元素不多,最能突出品牌特征的Logo都藏在转轴里,不需要太多夺人眼球的装饰让人记住。直边设计高级感突出,兼顾握持做了一定的倒角,铰链也是相当紧致,支持大角度悬停。同色金属中框和玻璃背板在业内很少见,两种材质上的色彩统一,也对喷涂工艺提出更高要求,总之就是精致。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一位同事曾经说过,折叠屏给人的第一印象最重要,路人第一眼关注的是折叠形态带来的社交属性。所以,折叠屏手机在谈及体验之前,必须“金玉其外”。
简单点来说,折叠屏在拿上手使用之前,得“显贵”。雷科技手上这台暗影蓝,虽说在光线照射下会呈现较高饱和度的蓝色,但我认为这是相对中性、百搭的配色。如果你想要个性一点,珊瑚红和三星商城专属的青霜绿也挺不错。要说点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侧边不居中的卡槽,以及有些容易积灰的摄像头模组了。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这种低调的科技奢品属性贯穿了Galaxy Z Flip7,尤其是外屏。本以为小米MIX Flip2和联想摩托罗拉razr 60 Ultra已经是外屏工艺的巅峰,没想到还是Z Flip7技高一筹,4.1英寸只是参数,在观感上,它做到了纯直屏和极窄边框的设计,不开玩笑,它可能比某些顶级直屏旗舰的黑边都要窄。外屏的黑边存在感很弱,看起来就像智能时代的“Call机”。
换个角度想,竖折叠屏能站到这个价位段,精致和好看大概也是理所应当的吧。
极窄边框外屏目前更多还是为高级感服务,OneUI还提供了几个可定义的卡片页面,兼顾信息展示和装饰元素,因为这几天的体验里,Galaxy Z Flip7都是长期闭合的状态,功能卡片有助于我第一时间拿起来看到信息。想要美观的话,它也有一些装饰类表盘可选。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进阶一些的玩法就是,下载GoodLock和MultiStar套件,可以将三方App存入Launcher卡片里,在外屏打开使用。考虑到异形屏对内容显示适配的问题,MultiStar有三种显示三方App的方式,要是可以再加一个屏幕显示方向旋转会更好。
左下角就是常驻的实况窗,一般会显示音乐、打车之类的可交互实时进度,和灵动岛类似。天气有变化时,“即时简报”就会出现在实况窗里,海南这两天天气多变,即时的生活服务推送在小雷看来很有必要。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内外两块屏幕,刷新率和亮度这两大核心参数是十分接近的,小雷上周在海南户外用了几天,户外可读性优秀,三星“屏厂”依旧在线。展开之后就是一块6.9英寸的直屏,实话说折痕不深,加上铰链本身很紧致,你完全可以把它当做一台直屏的手机。
顺带一提,无论是展开还是合上,Z Flip7的手感都相当有高端和轻盈的味道,一方面,它机身仅重188克,展开后厚度只有6.5mm,某种角度上看,它也算是直板机当中的“Air”产品。
不得不承认的是,Galaxy Z Flip7的外在会给人一种有趣的感受,虽说精致好看是首要,但背后也做了对应的实用性,不单单只是一副皮囊。那么,在AI时代,三星是怎么样定义AI硬件和Z Flip的关系?
在说Z Flip7的AI功能之前,小雷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功能,也是这几天体验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悬停模式。利用悬停铰链的特性,将屏幕分成上下两半,上半显示支持分屏的App,下半则变成一个像笔记本触控板一样的操作控件。
控件结合了安卓手机的全局侧边返回、笔记本的鼠标和双指上下滑动(播放视频时会变成进度条控件),简单点说是把Z Flip7变成一台小小的掌上笔记本电脑。
这么说,大家不一定知道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不知道大家是否和小雷一样,有一边吃饭一边刷手机的习惯,还是喜欢把手机放在桌面上刷的那种。传统大折叠屏因为显示比例问题体验不好,直板手机还需要手机支架,两者都做不到满分。Z Flip7的悬停模式刚好补上了这两种产品形态上的不足,给了你一种相对有意思的刷手机的交互方案。
如果你恰好有这么一种用机场景,小雷相信Z Flip7的悬停模式会很有意思,但不建议用于生产力场景。
再来说说 Z Flip7的AI功能吧,首先小雷先抛出一个观点:小折叠屏可能是为AI定制的AI硬件。大概关注过纯AI硬件的小伙伴可能知道,其内置的AI大模型被设计为可以承接绝大部分的交互任务,因此去掉了大屏,甚至有的连屏幕都没有。
而小折叠的一大特色就是小尺寸外屏,一方面简化了日常的触控操作,缩小了机身体积,顺便让外屏变成了人和AI助手交互的窗口。前面介绍外屏时提到的个性简报和实时窗只是AI结合生活服务的即时活动,功能上,Bixby还集成了多模态AI助手、深度思考、AI解题、绘图助手、文案帮写、音频生成等,这些是基于生成式AI的玩法。
(图片来自雷科技)
因为Z Flip7在小雷手中是经常合起来的,所以这几天都直接以外屏显示的状态使用AI助手。简单的语音交流,就可以查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比如让AI搜索附近的西餐厅,又或者是自己想吃西餐有什么好推荐,无需打开内屏,Bixby直接可以在外屏上展示搜索结果,也能点进去查看。
雷科技很清楚,三星Bixby的AI功能在行业当中处于主流水平,该有的功能都有,有的功能不比别人差,也有“音频橡皮擦”这一类相对特殊的生成/消除能力,作为一家国际大厂其实很难得。既然如此,小雷想借自己的体验,讨论一下AI对小折叠机型的意义是什么。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使用AI助手频率最多的,往往还是这种相对碎片的内容查询,比如上面的寻找附近的美食,查查天气、穿搭建议之类的。小折叠屏包含了很多外屏的使用场景,每次展开内屏都需要额外的步骤,一般不是需要大量屏幕交互和内容查看,都用不到大尺寸内屏。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而借助AI助手查询内容本身只是一种轻量化的场景,除非用户完全杜绝任何语音交互的可能,否则在雷科技看来,小尺寸外屏+轻量AI语音交互才是更符合“Flip”类折叠屏手机的AI使用方式,场景虽小,却是正确的。要说优化空间,Z Flip7目前版本的外屏语音助手,生成结果界面收回得有些快,停留时间长一点可能更好。
不妨畅想一下,一旦AI“代操作”技术变得成熟和普及,我们可以省去很多机械、重复的屏幕交互,外屏只用来显示AI的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小折叠的“小”,一下子和AI硬件的愿景对应上了。
和大折叠机型一样,“Flip”类的影像格局生来就已经被定好。换言之,折叠屏影像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和传统直板机型拼画质,作为细分赛道的产品,它们自然要用更精确的场景定义,和直板机构成差异化,以及吸引消费群体。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Galaxy Z Flip7的后置影像系统是一套由5000万像素广角主摄和1200万像素超广角副摄构成的,乍一看,它和性能机的影像系统相似,如果结合折叠形态,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折叠起来之后,你就拥有了一套规格很高的“前置双摄”,用主摄系统来自拍,则是许多影像旗舰做不到的事情,必要的合影场景也能切到超广角,视野广,成像质量也不差。
考虑到Z Flip7的受众群体,日常Vlog视频记录和自拍的场景比重要高于摄影创作,外屏+后置双摄刚好就踩中了这种需求,小雷认为这是竖折叠的形态红利。
即便只是日常用来拍拍风景,Z Flip7的水平也是旗舰级的,这张在海南记录的日落,色彩自然还原,对比度合适,放大看不会有太多令人不适的画面锐化。三星的视频录制在行业内也算是有口皆碑,配合动态照片拍摄,静态图片和视频部分都很出彩。不过目前版本下Live Photo的视频长度有点短,并且不支持调节。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Camera Assistant(需要单独下载)当中提供了2倍裁剪变焦快捷方式,在相机主界面里增加一个2倍焦段,通过高像素传感器裁切的形式来实现焦段扩展,这也是目前广角+超广角系统变焦的主流做法了。
想尝试更高质量的图片输出,小雷建议下载EXPERT RAW,它相当于三星手机额外的专业相机App,比起自带的相机,EXPERT RAW有更多的参数自定义,支持RAW原图拍摄,存储和光线条件允许时,你可以打开高像素或中等像素(24MP)拍摄,不掉算法,细节更多。
高像素拍摄建筑物或大场景时有积极意义,一方面是后期裁切空间更大,另一方面是建筑物的纹理细节表现会更好,EXPERT RAW也算是彻底挖掘了Z Flip7的硬件潜力。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而一些需要到固定机位的场景,折叠屏也能充当支架,就拿去海南记录日落的经历来说,光是拍摄静态图片对于部分用户而言显然是不够的,身边没有可用的手机支架时,就可以将Z Flip折起一半,放在石滩上,可以用4K60帧完整记录日落的过程,也可以直接用延时摄影。
三星的视频摄制质量还是相当高的,HDR效果很强,明暗过度也自然,正好符合了喜好拍摄Vlog和自拍的人群。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总体而言,你可以把Z Flip7的影像系统以及竖折叠这一形态的手机看作是一种别样的“运动相机”,针对自拍场景,它会是硬件规格很高的自拍机,针对一些需要固定机位,折叠形态能够帮上忙。如果你追求的是日常走走停停的记录,Z Flip7值得认可。
对于这么一种“小而美”的精致产品,性能往往是其次的。但实际上,Z Flip7的性能不差,《巅峰极速》这样的高画质赛车游戏也可以流畅运行,甚至渲染分辨率比大部分直板手机还要高。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Flip”系竖折叠手机好用吗?
雷科技的回答是——好用,前提是你接受了竖折叠的差异和特殊价值,多了一层折叠,Z Flip7注定和传统直板手机不一样,它不是全场景的好手,但在特定的场景,它做得会比直板手机更好。要举例子的话,小雷会用拍照来说,竖折叠更适合自拍,也更适合记录性质的视频拍摄。
在AI时代下,AI更懂得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许多问题只需要动动嘴巴即可获得答案,Z Flip7外屏状态下就能够和AI助手聊天并获取信息,形态上带来的红利,让竖折叠变成了智能的“Call机”。
或许,AI Agent技术变得普及之后,人们对大屏交互的依赖降低,大屏就可以从生活中被“折叠”,直到有需要的时候再展开,无论形态和显示比例怎么变化,厂商思考的事情,大概是差不多的。
按照惯例,以雷科技的评测模板对三星Galaxy Z Flip7进行总结:
优点:
出色的机身设计和质感体现;
极窄边框外屏设计,观感好,内容显示更充分,功能性也更强;
AI功能齐备,外屏语音交互方便又好用;
自拍和Vlog拍摄方便,画质不错;
丰富的官方功能扩展
不足:
续航较短,性能释放相对保守。
那么,2025年竖折叠玩家越来越少,“Flip”这种产品是否已经没有了选购的价值?雷科技的答案是否定的,竖折叠受众面虽小,但长期来看不会消失,正如前面提到的,它就是机圈里为数不多的特殊价值,甚至说,基于折叠和方便记录生活这个角度去看,它还有点“网红”的属性。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但同时,竖折叠也是一种针对性极强的产品,需要你的使用场景符合竖折叠的特性,也需要你能够接受折叠背后的一点代价。如果你认为竖折叠是你想象中的“小精致”,小雷认为Z Flip7会是相当有竞争力的一款。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