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越 实习生 陈雨昕
备受关注的“未婚女孩子退税时发现自己被结婚8年”事件,公布了最新官方调查信息——
7月12日,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2025年7月11日晚,我局工作中发现有网络平台反映“未婚女子退税时发现自己被结婚8年”相关信息,立即组织核查。经初查,我县黎某(女,37岁)于2017年6月涉嫌冒用他人身份办理婚姻登记。
图片来源:含山警方
冒用他人身份遭受舆论谴责的同时,涉嫌冒者女子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我们又该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不被侵犯?为此,潮新闻记者邀请北京市律协婚姻家庭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婚姻继承部主任张荆律师进行解读。
张荆律师表示,冒用他人身份证给被冒用者带来不便的,将会受到行政处罚,冒用他人身份证情节极其严重的,给他人造成严重损害时将会构成犯罪。根据《居民身份证法》的相关规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处10日以下拘留。202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民政部联合制定并下发《关于妥善处理以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的方式办理婚姻登记问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冒用者将被民政部门纳入“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名单”,面临多部门联合惩戒。
那么,身份证为何会被冒用?哪些环节可能会出问题?张荆律师认为,冒用身份证的行为基本上都是发生在户籍信息大数据联网之前,“随着大数据的打通,这种冒用的行为就越来越难以实现了。在今年《婚姻登记条例》颁布实施之后就已经明确,实现大数据统一,异地也可以登记结婚。那么前提就是所有的个人身份信息数据情况都是透明的。登记结婚时,民政部门有权核查登记人出示的身份证,通过身份信息比对可以确认是否为本人,所以现在就很难再冒用他人身份证去完成登记行为了。”
张荆律师提醒,为了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不要随便出借身份证给他人使用,否则将有可能构成犯罪。“犯罪嫌疑人用借来的身份证去办理银行卡、电话卡等,并从事一些犯罪行为的话,出借人不知不觉就构成了帮信罪。”基于安全机制与安全技术的应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及其存储的内容无法复制,无法伪造,高度防伪,芯片可以与读卡器进行相互认证,通过机读信息进行安全性确认。因此,只要本人不出借身份证,他人很难制作假身份证实现身份盗用,“我们在使用身份证尤其是出具身份证复印件时,一定要将‘仅限于用于购房过户’等准确的描述备注清楚,避免身份证复印件被他人冒用。”
那么要是发现自己的身份证被盗用该怎么办呢?张荆律师分析,身份证被冒用后,本人一般在短时间难以发现,即使在发现后要求民政部门撤销,民政部门也无权撤销。“当事人就只能提起行政诉讼。但是通常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是5年,当当事人发现自己身份被冒用超过5年再起诉的时候,由于超过诉讼时效,也就没办法起诉了,这就常常导致当事人陷入困境。”因此,2021年制定下发的《关于妥善处理以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的方式办理婚姻登记问题的指导意见》明确,人民检察院根据调查核实认定情况、监督情况,认为婚姻登记存在错误应当撤销的,有权及时向民政部门发送检察建议书。民政部门收到公安、司法等部门出具的事实认定相关证明、情况说明、司法建议书、检察建议书等证据材料,应当对相关情况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及时撤销相关婚姻登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海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5号-15